消片刻,饭就好了。
堂屋黎大也把炉子点燃了。大家围着炉子吃,饭不会冷的那么快,要是往年冬日里用猪油炒点菜,得赶紧扒拉进口,不然冷的就腻住不好吃。
一家人正吃饭,院门敲响了。
“好像是王婶声?我去瞧瞧。”黎周周放下碗去开门。
确实是王婶,带着玲玲。黎周周招呼人进堂屋坐着说话,外头太冷雪还没停,王婶带女儿刚进堂屋。
玲玲先说了句好暖和,又说好香。
王婶看到黎家堂屋的炉子,还有中午吃的饭。这是用猪油炒了肉片吧?难怪这么香,大冬天的也不干活下地,白日就吃干饭,这得浪费的。
“婶子坐。”黎周周给搬了长条凳,又问吃了没?
这是客套话。哪能真上门讨饭吃?王婶坐在凳子上,说吃过了,这也是实话,不过是大早的了,稀汤寡水的杂粮粥。
“婶子和玲玲先喝喝热茶。”顾兆拎着茶壶过来,见周周要接,直说:“周周你快乖乖吃饭,一会冷了,我来给婶子泡茶。”
在外人面前,相公叫他这么亲。
黎周周有些不好意思,但乖乖听相公的话。
王婶子一瞧,知道黎家这哥婿啥意思,笑笑说:“对,你们先吃饭,别饭冷了,我和玲玲过来就是找你聊聊天,也没啥大事。”
炉上架着锅,烧开的热水。顾兆就只需要给茶壶添上热水就成,一看小姑娘围着炉子站,乖乖的也不乱动,顾兆倒完热水,没把锅放炉子上,搁地上了,让小姑娘烤烤手。
“阿娘好暖和啊。”玲玲回头跟娘说。
王婶说:“你可别乱碰。”
“好。”
顾兆倒了热茶递给王婶,还没倒另一碗,王婶先拦着,说不倒了,你们赶紧先吃饭。顾兆便顺坡下。
村里人很少上黎家窜门,顾兆来这么久,只见过杏哥儿几次。
午饭快快吃完,黎周周和顾兆收拾。堂屋有王婶和玲玲,黎大也没在屋里留,说出去溜达一圈看看地里的庄稼。
“阿娘,是甜的。”玲玲看人都走了,才敢喝一口。
王婶:“还是甜的?”端着碗也喝了口,真是甜的。晾了这么一会,她以为早冷了,没成想还是温热的,这堂屋比她夜里烧了炕的屋还要暖和。
母子俩喝完了碗里的甜茶,玲玲舔舔嘴巴还想喝,王婶瞧人没回来,掂着壶给母女俩一人又倒了一碗。壶里这个还热一些。
黎周周收拾完碗筷,和相公回堂屋。
一进来,顾兆先温声乖巧说:“我去看书了周周。”
“好。”
王婶看的心里称奇,还真像东坪村传的那样,屋里黎周周当家。
顾兆进了里屋带上门,堂屋王婶明显自在一些,坐了没一会开始说起正事,说正事也不是直说,村里人尤其是妇人说话老爱追溯源头,铺垫多。
“这雪下的太大了,今年冷的不像话,昨个儿夜里我都没敢睡踏实,就怕雪压垮了屋顶,半夜玲玲爹还有她俩哥就起来去屋顶扫雪。”
王婶家屋顶是泥瓦片,可墙体不是青砖,是泥墙,盖的时间又久,雪一大睡得都不踏实。
“干了半宿,回屋里人都累倒,躺在床上就睡……一大早我醒了,还在睡,想着夜里辛苦了,早上买块豆腐,见天白菜萝卜吃换换,然后就听人说起炉子,我还想什么炉子,说大锅灶干什么,一仔细听……”
黎周周听明白了,这是买豆腐时听到炉子。
应该是杏哥儿那传出去的。村里就他家和杏哥儿家有,不过这也不是什么要保密的,黎周周点头,说:“十里村朱泥匠家订的,这个炉子和锅加起来三十文钱。”
“三十文?不是说二十文吗?”王婶故意这么问。她早上买豆腐,听见一起来买豆腐的说什么炉子,这炉灶有啥稀罕的?
仔细一听,才知道,昨个儿刘花香也来买豆腐,说的这炉子和灶屋的炉子不一样,省柴火不说,屋里也暖和,反正咋咋都好。
刘花香就是杏哥儿娘,黎周周二婶。
王婶等豆腐功夫听完了。
昨个儿刘花香一说,大伙就问这炉子这么好,怎么买?多少钱?长什么模样?能去你屋里瞅瞅不。
刘花香说那不成,等过两天雪停了去十里村朱泥匠家才买,三十文一套炉锅,又说这个还是贵了,我家杏哥儿只要二十文就买到了。
那大家伙听了怎么我们买就三十文,杏哥儿才二十文?就说刘花香这么好心说一大堆炉子的事,别是想赚她们十文钱吧?
刘花香本来是想吹嘘好东西,西坪村她家杏哥儿头一份的有,至于杏哥儿说黎周周先有的,刘花香不在意,黎周周能和她家杏哥儿比?比不得。被人一围,追着问,说话就不把门,明明杏哥儿交代了不让说二十文钱了。
可说都说了,刘花香没办法,就说她家杏哥儿有本事。
人又问了,杏哥儿这么有本事,怎么你这个当娘的还要三十文买?